金雀因為票實在賣太好,還得留在滬上演幾個月。
春雷劇社剩下的學生倒是趁這段時間,把戲都教給了滬上的同學,可以隨紀霜雨一起回京了。這兩部戲,都以不同的形式在滬上連演了半年多,將票房記錄給刷新。
而維克多先生,也乘上了回國的船,互留了通訊地址,商定日后寄書給他們。
一場離別無可避免,大家在滬上觀眾的歡送中離開,觀眾尤其舍不得紀霜雨。
此時卻是還無人知道,紀霜雨并非就這么離開,他還留下一樣新作——寒星鋼筆的廣告短片。
在紀霜雨坐上從滬上到京城的火車時,廣告的拷貝也正從昆侖書局滬上分局影戲部送到各個影院。
若是尋常影片,必要先送影戲檢查會審查,取得準演執(zhí)照,而后,先分到放華夏影片的頭輪影院——現(xiàn)在也不是每家頭輪影院都會放本土影片的,有相當一部分頭輪影院,只會放外國影片,除非是制作精良的國產大片。
然后呢,在頭輪影院放完,再輪到二輪影院,三輪影院,花上數個月,才與滬上所有影戲觀眾見面。
但是,這是個廣告呀。
加上昆侖書局的影戲部雖然是剛成立,但是單位作為華夏三大出版機構之一,影院、制片方做廣告也多要與報界合作,關系十分融洽。
也因為是短短的廣告,縱然膠片貴,也可多拷貝幾份。
因此,短短三天,這支廣告就被商定好,在滬上座位較多的十數家影院播放。
這些影院都暗想,昆侖書局還真是算舍得了。一般最肯花廣告費的,是醫(yī)藥產品,最多的,滬上一地便高達十萬推廣費。
但昆侖書局推的是鋼筆,沒有那么大市場的,識字的人才多少,會用鋼筆的又才多少。如此拷貝多份,多處投放銀幕廣告,同類對比,確實是很舍得了!
去往京城的火車仍在夜色中飛馳。
華燈初上的滬上,人們已踏入各色娛樂場所。
華盛影業(yè)公司的導演王和笙站在影戲院門外,仰頭望著一張張海報。華盛算是滬上的大制片公司了,從眼前這家影戲院也是他們名下的,就知道了,非大公司沒有這樣的能力。
王和笙原來是排新劇的戲劇家,后來被邀請來華盛做導演。說是導演,實則編、攝、導、剪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基本都要涉獵,產出過不少優(yōu)秀作品,在華夏影戲界,算是很有些名氣了。
——到底多有名氣,近來滬上影戲界幾家華資大制片公司想牽頭籌辦影戲學校,頭一批找的幾個人里,就有王和笙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